东方快评 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需“靶向施策”

  IM新闻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11-28 12:24

  在单杠上晃来晃去一个引体向上也拉不起来、5分多钟跑完800米上楼两腿直哆嗦……“新华视点”记者近日走进一些高校发现,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堪忧。很多男生做引体向上非常吃力,立定跳远跳不远,不少学生短跑爆发力不足,存在“长跑恐惧”。(11月26日《新华每日电讯》)

  近年来“大学生体质不佳”一直备受关注,前不久“脆皮大学生”的话题也引发舆论热议。当下大学生体质弱已是不争的事实——2021年,教育部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,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问题严峻,肥胖、耐力不足等问题突出。

 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,原因何在?曾参与修订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的北京体育大学有关专家说,基于学生体质状况,一些项目及格标准有所降低。以大学男子组1000米为例,1989年60分及格是3分55秒,2014年是4分32秒,降低37秒。即便如此,体测结果仍不尽如人意。更值得关注和警醒的是,部分学生为逃避体测,购买“病历”装病请假,有的学生为体测过关,甚至还找“枪手”,这表明部分大学生自主锻炼意愿不强。

  从学校方面来说,根据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,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。这就是说,一旦大学生体育“挂科”,就不能拿到毕业证。但不少高校出于各种考虑,并没有严格执行,有的甚至直接忽略,导致学生心理上对体育锻炼、测试产生松懈。有的高校为应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抽查复核,得知专家组来了还会专门找体育成绩好的学生配合,导致体测数据失真。这说明一些高校落实相关规定不严,对体测不重视。

  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,大学体育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但媒体调查发现,当前很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雷同,与大学生的运动需求脱节,影响其上课积极性。基础和高等是完全不同的体系,中小学体育课有刚性要求,高校体育课并无统一课标,通常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。如不能激发其运动兴趣,大学生则很难自主参加锻炼。一些高校学生反映,现在年轻人喜欢的瑜伽、运动减脂、户外拓展之类的“新体育课”几乎没有。

东方快评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需“靶向施策”

 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问题严峻,亟需刻不容缓地解决。只有精准把握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影响因素,聚焦问题、靶向施策,加强和改进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,让大学生切实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,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体质水平。一方面,要积极优化体育课成绩构成、评价方式。比如,有的高校探索体育教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,将体育课成绩与学生课外锻炼挂钩,作为学生毕业硬指标;实行人证合一方可测试,防止等造假行为。

  另一方面,要坚持体教融合,从源头上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兴趣。既要把该上的体育课上好,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,开设更多特色课程,引导大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。据悉,清华大学打造面向全体学生、贯穿全过程、渗透育人全方位的校园体育文化,通过坚持四年开设体育课,涵盖竞技体育、休闲体育、民族传统体育和体疗课等50多个课项,帮助大学生找到热爱的体育项目,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和归属感,取得了积极效果。

  一言以蔽之,对大学生体质下滑问题,决不能等闲视之。从大学生“自我加压”到相关部门和学校联合推动,各方都要端正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理念,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要求,创造机会和条件引导大学生加强锻炼,相信当代大学生一定会摘掉“脆皮”的帽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