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口网评创新“特色体育课程” 助力学生爱上运动

  IM新闻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11-27 08:18

  在单杠上晃来晃去一个引体向上也拉不起来、5分多钟跑完800米上楼两腿直哆嗦……“新华视点”记者近日走进一些高校发现,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堪忧。很多男生做引体向上非常吃力,立定跳远跳不远,不少学生短跑爆发力不足,存在“长跑恐惧”。(来源:新华社)

  前阵子,词条“脆皮大学生”走红网络,反映的是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差,就像“脆皮”一般容易受伤。在传统印象中,正值大好年华、体力充沛的大学生们,怎么就成了体质差的“代名词”呢?如果从个人身上找原因,那就是作息不规律、饮食不合理、熬夜玩游戏等原因所致。

  根据《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》结果显示,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明显,集中在肥胖、耐力不足等问题上。客观来说,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,既有学生主观意愿不强,也有个别高校不重视、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原因。就曾有新闻报道,个别学校未严格执行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,体测过程马虎,甚至还会跟检查专家组“打招呼”,或是找人来、,导致体测数据失真。

  部分学生反映,“现在体育课基本还是在操场上学田径、足球、篮球等,和十几年前差不多。”对于当代年轻人喜欢的瑜伽、运动减脂、户外拓展之类的“新体育课”几乎没有。这一意见,指出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未能与时俱进,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,这是有待改进的。

海口网评创新“特色体育课程”助力学生爱上运动

 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《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》要求,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,创新教育教学方式,指导学生科学锻炼,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,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。

  这也不难看出,国家教育部是鼓励高校创新,科学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与锻炼,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共同目的。如何让学生喜欢锻炼、自觉锻炼,是高校开展体育课的最终目的。体育运动,在于兴趣,而不在于强制;真正的终身运动,在于效果,而不在于方式。所以,高校应该积极转换思路,在体育课程的引导上多下功夫,通过丰富创新运动方式和种类,激发体育社团组织的积极性,广泛并持续开展高校运动会等赛事,让更多大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,收获身心双重健康,进而养成习惯,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。

 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建议,学校可以基于自身条件开设更多特色课程,帮助学生提升运动兴趣。目前,清华坚持本科四年开设体育课,涉及竞技体育、休闲体育、民族传统体育和体疗课等50多个课项,为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。

  “特色课程”是很有借鉴性意义的思路,例如,广东高校会举办“划龙舟”赛事,将传统与民俗融入体育课程;广西高校会举办“气排球”赛事,将地方性特色体育加入到体育课程中。再回到海南本身,村VA和琼中女足是近两年的“热门流量”赛事,还有日渐流行的户外飞盘、郊外露营、Citywalk、水上冲浪等,高校体育不应局限于校内,逐步地改善、引导更多大学生加入体育锻炼。(冯定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