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电竞网址:才聚乡村汇智兴农

  IM新闻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12-12 14:19

  乡村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、大展才华、大显身手,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,在乡村形成人才、土地、资金、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是乡村得以发展的基础。

  “给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制度保障,是人才振兴的基础。”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处处长易万里介绍,“长沙市发布和系统性实施乡村产业人才认定支持‘1+13’政策体系激励机制,积极向外探索、向内挖掘,从多角度全方位给乡村人才提供制度保障。”

  尊重自身实际发展需求,聚焦现代农业农村发展重点和难点。近年来,湖南省长沙市在人才振兴层面不断创新升级激励政策,建立健全管才制度,以培育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、服务乡村的专业队伍、各行各业的工匠能手等为重点,深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振兴“八条举措”落实落地,让乡村人才引得进、育得出、用得好、留得住,全面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、懂技术、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,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。

  在长沙市望城区花园生态养殖基地里,科研成果和一线实践有机结合。谭远宝是长沙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,他最近正在田里进行试验,“‘院士农业’带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,IM体育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,他们能解决。”谭远宝说。

  “技术的引进让基地的产量直接上升了30%。”虢建中是花园生态养殖负责人,对于“院士农业”给基地带来的收益,他十分满意,“这是一个双赢的事,农民能直接看到收益,科研成果也能在田间地头有直观的反映。”

  “院士农业”成果卓著。自2022年以来,长沙市共落地院士科研成果18项,应用技术22项,形成专利3项,每年带动主体增收约1亿元。“我们是以专班为单位进行落地实施的。”谭远宝介绍,自实施“院士农业”以来,长沙市以最优环境服务院士团队,按照一名院士配一个专班的标准,一对一高效对接服务院士团队;将招引院士团队作为长沙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的重要举措,采取“一事一议”方式对成果转化给予资助;整合农业农村、科技部门政策项目,对设立院士工作站、院士工作室的分别给予100万元、60万元的支持。2022年以来,全市累计建成“院士农业”工作室17个,覆盖种植、畜牧、渔业、农产品加工等全产业领域。

  长沙市始终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,发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成果对接转化中的助力作用,按照“院士+产业+基地+项目”的转化模式,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场主体建设12个“院士农业”试验基地,实施预制菜标准化生产、蔬菜生产“三新三高”试验示范、不同饲料生猪养殖对比试验、“稻+”综合种养等一批“院士农业”试验示范项目,并取得了初步成效;例如,单杨院士指导绝味完善产品保鲜技术,将风味损失降到最低;邹学校院士指导蔬菜“三新三高”试验形成的苦瓜嫁接高效栽培技术,可实现增产30%以上。线上线下多模式总结推广“院士农业”成功经验,实现由少数主体受益向全部主体得利转变。发布3期“院士农业”成果报告,制作发布10余期数字版技术手册;举办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班约50批次,培训各类经营主体3000人次;联合市委组织部门组织专家技术团队开展“田间课堂”,让科技专家与生产主体直接“面对面”交流,有效提高技术推广的精准性和实效性。

  “下一阶段,我们将按照‘三个一批’的工作路径,持续提升农业科技贡献水平。一是转化一批科研技术成果,引导企业、社会资本、各类机构共同参与成果转化运用。二是建成一批示范推广项目,每年新建6个左右‘院士农业’基地,推进蔬菜生产‘三新三高’试验示范。三是培育一批产业支撑人才,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科技素质、职业技能、经营能力的高素质农民队伍,增强产业发展后劲。”易万里说。

  莲花山位于长沙近郊,2005年就返乡创业的黄莲花是位于山顶的圣峰果业的负责人,18年过去了,她的果园不断做大。在她的果园里,有黄桃、黄金梨、草莓、脐橙、柚子等20多个优质品种水果,是远近闻名的“四季果园”,每年果园总产值达800多万元,年客流量达30万人次。从一开始的果园采摘到现在的餐饮、休闲、研学,如今,黄莲花经营的业务板块不断在扩展。

im电竞网址:才聚乡村汇智兴农

  2013年,黄莲花获得了长沙市现代农业“领军人才”称号。也是在这一年,在政府的组织下,黄莲花到北京等地学习,回来之后她的管理观念得到了更新,把自己的果园从单一的采摘向餐饮接待方向转型。

  “这周六我接了7场宴席,忙得很。在这里,吃过饭你可以去山上玩玩,和城市的风景不一样,我们这边生意还是可以的。”黄莲花介绍。围绕青山、果园、花海三大景观,黄莲花推出了水果采摘、餐饮、户外拓展、休闲娱乐等多元服务,让游客能品农家果、吃农家饭、游农家景、享农家乐。“莲花山下,我们流转了200亩土地,种植了水稻、蔬菜等作物,并在山脚喂养了鸡、鸭、牛等家禽家畜。”黄莲花说,这些农产品都成为美味佳肴送上了游客的餐桌。餐厅内,黄友霞忙着为游客备菜,“我在这里工作六七年了,离家很近很方便。”目前,圣峰果业带动了周边70多位村民就业增收,从事果园和田间管理的村民年收入可达6万元至8万元。

  为加快集聚农业产业领军人才,长沙市聚焦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,支持农业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全职引进、兼职聘用、技术攻关等形式,面向海内外引进高端农业产业人才。并制定长沙市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分类认定目录,根据经营水平、业绩贡献、发展潜力等将农业产业领军人才认定为一类、二类、三类,发放长沙人才绿卡,享受子女入学、购房、优才贷、机场高铁站VIP、医疗保健、配偶就业等优惠服务。

  崔松是望城区乔口镇引进的E类骨干人才,现任文和友小龙虾产业研究院院长,他说:“政府在人才引进上有一些优惠政策,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便利,有了这些荣誉称号,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,让我能够用科研的态度把匠人精神融入到育苗、种植养殖、加工、销售等环节,带领身边的人共同致富。”

  制度保障让人才扎根乡村热土有了基石。将乡村人才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,在吸引乡村人才上出实招,一大批“土专家”“新农人”返乡创业,并逐步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先锋。

  在李忠国浏阳油纸伞名匠工作室里,大家正在忙碌地制作油纸伞。“认定了乡村名匠工作室后,我们拿到了一次性5万元的补助。”在工作室里学习了8年的李友民说:“现在纯手工的话,我两三天就能做好一把。”

  近年来,长沙市重视乡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,实施“乡村工匠”培育工程,组织开展多层次技能培训,注重发现和培养传统手工艺人、非遗传承人,加强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、新模式技能培训。建立“乡村工匠”认定发证制度,对取得初级、中级、高级证书的人员分别给予2000元、3000元、5000元一次性补助。将“乡村工匠”竞赛活动纳入长沙市“十大状元、百优工匠”竞赛活动范围,对获奖者最高给予6万元奖励。每年评选设立10家左右乡村名匠工作室,每家给予5万元配套支持。

  姚鹏飞是长沙市高级职业农民,为了照顾家庭,2013年他放弃了市里的工作,回到家乡承包土地,种田创业,成为一名职业“新农人”。“我的孩子上小学就享受到了我被评为一类骨干人才的优惠政策。”姚鹏飞说,“从2016年时的100多亩地到现在的1600多亩地,该吃的苦都吃过了,现在发展得还不错。”在乡村,姚鹏飞发现了自己的更多可能。在谈到是否考虑让孩子留在乡村发展时,他说:“当初我回来的时候,我爸是不同意的,但是我儿子如果想搞农业,我是支持的,现在的农业和十年前已经不一样了。”

  和姚鹏飞一起回来的还有姚栋,他是望城区贤乡耕生态家庭农场的负责人。“我主要是聚焦本地红薯的种植和初加工,积极适应市场消费需求转变,借助科研院所和外部专家的技术优势、智力优势,培育高产优质良种,引进现代加工设备,做精做细农产品加工。”姚栋在创业过程中发现了与家庭经营相适应的新技术好做法,示范推动了红薯种植品种、加工技术、产品品牌、销售渠道等各环节创新发展,辐射带动本地红薯种植和加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。同时吸纳带领当地更多群众参与到特色产业发展中来,将红薯产业打造成为本地提升农业、富裕农民的特色品牌农业。

  据介绍,长沙市建立健全以农业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养大户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经营管理人员、专业技术骨干为主要对象,以教育培训、跟踪服务、认定管理、政策扶持为主要内容的培育服务体系。着重奖励有突出业绩贡献和经营管理能力者,探索制定相关评价管理办法,对新取得初级、中级、高级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分别给予3000元、5000元、1万元一次性补助。支持符合条件并取得中、高级证书的人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,按年度社保缴费基准值的60%为档次标准,财政补贴12%。养老保险补贴实行“先缴后补”方式给予补贴,补贴年限不超过5年。

  除此之外,长沙市还积极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。支持高校毕业生、进城务工人员、退役军人等回乡入乡创业,每年择优确定不超过40个社会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良好的农业创业项目,IM体育按不超过其实际有效投入的30%,给予每个项目最高1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。对吸纳35岁以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农业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按大专、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各500元、600元、700元、80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引才补助,连续补贴三年。鼓励支持事业单位农技人员兼职或离岗创业,农技人员在履行本单位岗位职责、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,依规定程序可到农业经营实体兼职或在职创办农业经营实体,也可离岗创办农业经营实体。研究制定退休人员服务乡村振兴具体措施,从与农民共建住房、创业贴息贷款、购买保险等多方面提供支持,鼓励退休人员通过领办、创办承包、租赁、受聘等多种形式经营新型农业经济实体,根据作用发挥情况给予一定奖励和补贴。

  在望城区舒记果园,我们见到了舒岳礼和他的父亲舒彩文。舒岳礼是长沙市高级职业农民、长沙市十佳青年“领头雁”。2016年来长沙望城创业,通过土壤改良技术和丘陵地区标准化水果种植模式,流转开垦荒山,从事生态水果种植。通过6年时间在当地的摸索,因地制宜地选择了梨作为主导产业种植推广,如今基地已打造成千亩水果产业园。

  “我们在这里种植果树之后,带动周边的果园一起发展,政府改善了周边基础配套建设,让我们的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。”舒彩文说:“我喜欢做果园,都做了30多年了,也有很多的经验。”父子二人互相补位,把经验和新技术结合在一起,让果园得到了更长远的发展。

  “老一辈种田靠经验,我们年轻人种地得靠技术。”提起种植的新技术,舒岳礼打开了话匣子:“种植的果树要想长得好,怎样施肥、除草,如何除虫害、抗旱涝,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。”在政策引导下,舒记果园通过与省农科院生物研究所科研合作,采用生物技术大量使用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解决土壤根本问题。在熟悉掌握果树生长的规律基础上,采取标准化生态水果种植,生产上正确管理避免了走弯路。经过7年的努力,目前,他们已经种植成功并开始在区域大规模推广。仅去年一年,他的果园营业收入就近百万元。种下果树后,村里环境好了,公司也增收了,为当地村民每亩每年创收,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不少收入。

  在人才引进的制度保障中,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十分关键。长沙市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建设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,每年认定一批市级农业创业孵化基地,对符合条件的给予30万元经费支持。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园区、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、农业科技型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星创天地,对经认定的市级星创天地给予5万元一次性资金补助。鼓励支持知名农业企业家、创投人士、专家教授资深创客进驻创业孵化基地和星创天地进行创业辅导。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乡村设立涉农研发平台、成果转化平台、试验试种基地等,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。

  人才引进来了,后续的发展更要有持续的制度保障。长沙市研究制定乡村产业人才振兴培训计划,统筹人社系统及涉农部门培训资源,市级每年重点组织举办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示范研修班、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训示范班,各区县市分级分类开展乡村技能人才、党员致富带头人和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培训。整合长沙广播电视大学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、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、农技推广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,加快构建“政府主导+专门机构+多方资源+市场主体”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,打造一批乡村产业人才培训基地。开展乡村产业人才学历提升行动,继续深入实施“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”,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大学生给予70%的学费补贴。

  作为人才服务支撑体系,长沙一体化人才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不断完善,长沙市分类建立乡村产业人才数据库,依托乡镇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农业人才服务窗口,建立线上线下联通、人才办事“只进一张门,最多跑一趟”服务机制。

  在金融支持上,被认定的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可通过个人方式申请无抵押、零担保“优才贷”信用贷款,最高可达200万元,以人才创办或控股企业申请的,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,同一年度最高可达2000万元。“市里还支持区县将闲置厂房、校舍等改建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人才公寓,解决乡村人才创业场地和下乡人才安居问题,最终实现人才能够长久留下来。”易万里说。